top of page
藍山2.png
螢幕快照 2018-09-04 下午5.10.21.png

簡介《打狗公園野望》

        打狗公園於1906年即由當時的鳳山廳長橫山虎次提出想法,在1908年的都市計畫中確定下來,同時開始執行打狗山造林、改善景觀。雖然經歷多次火災的考驗,約在1915年完成啟用。它是昔日高雄市境內最早的一座公園,不僅開啟都會公園的規劃執行,更翻轉了長久以來打狗山以採石伐木為主的開發文化。

        於是,這座山和往後的都市發展,休戚與共。1920年,打狗更名高雄,打狗山改稱高雄山。1923年,裕仁皇太子行啟高雄,高雄山再更名壽山,地方政府以「紀念」為由,開啟往後近二十年壽山紀念公園的修養工程,奠定壽山的自然培育和人文景觀。自日治末期至戰後戒嚴時期,縱然壽山被納入長期軍事管制,原打狗公園或後來的壽山公園依然發揮都市安全閥的作用,為壽山保有自然和人文的雙重遺產。無論是打狗公園或壽山公園,可謂締造今日「文化壽山」的楔子。

螢幕快照 2018-09-04 下午5.11.53.png

關於作者

  • 李文環(Wen-Huan Lee)

高雄市大寮區人,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文學博士,目前任教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臺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致力臺灣文化資產及地方文史之研究。過去五年作品有:《糖鐵旗尾線的歷史變遷與遺產》、《港都首部曲 哈瑪星》、《一本就懂的台灣民俗》等三本專書,以及〈日治時期安平港對外貿易之分析〉、〈蚵寮移民與哈瑪星代天宮之關係研究〉、〈安平移民廟:高雄市哈瑪星文龍宮之研究〉、〈高雄港港史館歷史變遷之研究〉、〈日治時期高雄市「哈瑪星」的移民與產業—以戶籍資料為主的討論〉等數篇論文。

  • 蔡佩蓉(Pei-Jung Tsai)

高雄市苓雅區人,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臺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碩士,喜愛策展、熱衷地方研究,目前就讀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博士班。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