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of page
藍山2.png
螢幕快照 2018-09-04 下午5.10.21.png

簡介《打狗公園野望》

        打狗公園於1906年即由當時的鳳山廳長橫山虎次提出想法,在1908年的都市計畫中確定下來,同時開始執行打狗山造林、改善景觀。雖然經歷多次火災的考驗,約在1915年完成啟用。它是昔日高雄市境內最早的一座公園,不僅開啟都會公園的規劃執行,更翻轉了長久以來打狗山以採石伐木為主的開發文化。

        於是,這座山和往後的都市發展,休戚與共。1920年,打狗更名高雄,打狗山改稱高雄山。1923年,裕仁皇太子行啟高雄,高雄山再更名壽山,地方政府以「紀念」為由,開啟往後近二十年壽山紀念公園的修養工程,奠定壽山的自然培育和人文景觀。自日治末期至戰後戒嚴時期,縱然壽山被納入長期軍事管制,原打狗公園或後來的壽山公園依然發揮都市安全閥的作用,為壽山保有自然和人文的雙重遺產。無論是打狗公園或壽山公園,可謂締造今日「文化壽山」的楔子。

螢幕快照 2018-09-04 下午5.11.53.png

關於作者

  • 李文環(Wen-Huan Lee)

高雄市大寮區人,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文學博士,目前任教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臺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致力臺灣文化資產及地方文史之研究。過去五年作品有:《糖鐵旗尾線的歷史變遷與遺產》、《港都首部曲 哈瑪星》、《一本就懂的台灣民俗》等三本專書,以及〈日治時期安平港對外貿易之分析〉、〈蚵寮移民與哈瑪星代天宮之關係研究〉、〈安平移民廟:高雄市哈瑪星文龍宮之研究〉、〈高雄港港史館歷史變遷之研究〉、〈日治時期高雄市「哈瑪星」的移民與產業—以戶籍資料為主的討論〉等數篇論文。

  • 蔡佩蓉(Pei-Jung Tsai)

高雄市苓雅區人,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臺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碩士,喜愛策展、熱衷地方研究,目前就讀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博士班。

ABOUT US >

團隊

「打狗魔幻地誌」的展覽是李文環老師「打狗公園野望」一書的文史延伸,由策展人吳瑪悧老師帶領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所友與「藝術與社會實踐」課程參與學員共同展出。

 

關於展場

高雄市政府都市發展局整修登山35閒置老屋,化身成為哈瑪星再生基地,將舉辦系列展覽與活動,歡迎來體驗老屋之美、探索興濱況味。

指導單位:文化部

主辦單位:高雄市政府都發局

承辦單位:國立成功大學

策展單位: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跨領域藝術研究所

協辦單位:高雄市柴山西子灣觀光文化協會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台灣歷史文化及語言研究所

登山35哈瑪星再生基地

©Designed by JUNE. 2018 
Proudly created with Wix.com

開放時間:9:30-17:30  週一休館

地址:高雄市鼓山區登山街35號

0ae215c1219041369044c6d9c0d72921.jpg
logo4.png
logo_interart-1.jpg
web_tmpA001.png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