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媒材
神獸遺跡考之一 / 平面輸出、紙材
神獸遺跡考之二 / 現成自然物、夜光塗料、黑燈管
神獸考古誌 / 平面輸出、紙材
創作論述
多數動物生存於看似為人類主導的世界,而成為多數人類積極作為之下被迫犧牲、排除的「項目」,成為需要被喚醒、直視的「議題」。抱持著對萬物生靈的尊敬、不捨與不平,創作者希望透過創作生產抒發對動物的關懷之情,傳遞人類與動物得以和諧共存之訊息,並從地方出發,尋找藝術實踐的可能性。
壽山於我像是一座等待被解放、翻轉的山。壽山流浪動物收容所過去至今的各種困境、動物園的道德問題與失能、人與台灣獼猴的共存難題、壽山野狗盤據、野生與流浪動物保護的矛等。
創作者於系列作品中重新命名壽山為「神獸山」,是萬獸之山、是屬於動物的山,以動物的角度切入觀看、認識打狗公園,並透過「動物魔幻化」的手法進行創作,將生存在打狗公園生靈皆視為神聖的「神獸」,呼應打狗公園在歷史上作為一個人類建築多處神社、寺廟的神聖場域,將人類與神祇在靈性、精神上的尊敬,開闢為人-獸-神三者之間的交流。又強調打狗公園理應被視為人與動植物用有的公園,視動物作為打狗公園重要的成員之一,並思考和平取代發起戰爭,和平則是理解與尊敬開始,並賦予作品「獸魂碑」、紀念碑的意義,不僅爭取動物的一席之地,也能慰藉萬物靈魂。
系列創作故事背景設定為未來時空,以「散步考古學家」為主角(創作者、參與者),在未來世界前往化外之地觀察、採集研究,尋找邊陲神秘地帶「神獸山」上生存至今的物種、考察人類與神獸的共存方法。作品形式主要為平面影像、複合媒材裝置與民眾參與。
Comments